关于滁州市市本级2012年财政决算和全市2013年财政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3-09-05 00:00
    【字体:打印

     

    市财政局局长  张志华

    2013823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本次常委会报告市本级2012年财政决算和全市2013年财政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2年市本级财政决算情况 

    2012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市财税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组织收入,保障重点支出,深化财政改革,圆满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市本级预算任务

    (一)公共财政收支情况

    1、财政收入情况:2012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完成493934万元,占预算的 100.1%,较上年(下同)增长20.1%。其中:上划中央收入完成274472万元,占预算的92.4%,增长10.7%;地方收入完成219462万元,占预算的111.8%,增长34.3%地方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

    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71398万元,占预算100.2%,增长34.5%。其中:增值税完成21994万元,增长10.8%;营业税完成53235万元,增长45.2%;企业所得税完成14251万元,增长3.7%;个人所得税完成2771万元,下降11.4%(主要受201191日起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提高翘尾影响)。

    非税收入完成48064万元,占预算90.4%,增长33.7%。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完成20724万元,增长46.9%

    2、财政支出情况:2012市本级财政支出完成410049万元(含省追加的支出),占预算的143.2%,增长29.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6261万元,增长34.9%;公共安全支出32411万元,增长20.5%;教科文方面支出43326万元,增长1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736万元,增长20.8%;医疗卫生支出23720万元,增长50.7%(主要由于上级专项补助较多);节能环保支出19595万元,增长1.6倍(主要由于上级专项补助较多);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0509万元,增长28.5%;农林水事务支出42051万元,下降14.4%(下降的原因是部分上级水利专项补助因项目在县、市、区实施,经市本级追加到县、市、区财政列支);交通运输支出31132万元,增长1.8倍(主要由于市、县公路局支出由省级下划到市级管理);住房保障支出50105万元,增长18.4%

    支出超预算的主要原因:一是省财政追加专项支出164000多万元;二是省财政转贷地方政府债券资金33100万元。

    3财政平衡情况:2012年市本级财政收入总计为48056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9462万元,上级税收返还及补助收入179141万元,债券转贷收入3470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5022万元。支出总计为45687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支出410049万元,上解省支出12269万元,债券还本支出11300万元,债券转贷支出160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1660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23689万元,全部为结转下年支出。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2012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256289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25489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14854万元,上年结余109116万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380259万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271883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233734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08376万元。

    (三)2012年预算执行效果

    2012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狠抓收入征管,财政实力再上新台阶。2012年,市财税部门紧紧围绕组织收入中心工作,对标年度目标任务,加强收入分析调度,完善综合治税工作机制,全面强化收入征管,努力应收尽收。在此基础上,市本级财政总收入突破49亿元,较上年增收82692万元,超额完成了年度预算任务。其中,税收收入构成财政增收主体,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90.2%,增量占财政增收总额的85.3%

    二是着力培植财源,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17.9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3.31亿元,有力支持了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市建设,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市本级科技支出8983万元,增长1倍。全力支持苏滁现代产业园建设,制定了扶持园区发展的财政体制优惠政策。扎实推进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对部分税负上升的企业制定了财政扶持政策,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是倾力改善民生,支持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将更多的财力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不断推动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2012年,市本级教育、医疗卫生等13类民生支出合计完成28.2亿元,占全部支出的68.9%。市财政认真履行牵头职责,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完成全市33项民生工程,所有补贴类项目全部按时发放,工程类和培训类项目全面完工。

    四是深化财政改革,提升理财科学精细水平。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健全公用支出定额标准体系,严格控制三公经费 ”等一般性支出。全面实施公务卡结算改革,严格国库集中支付现金管理。加强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建设涉税信息平台,构建协税护税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规范税收征管秩序。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经营性房产公开招租。制定《市本级政府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和规范政府债务管理。

    二、2013年全市财政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

    上半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两个第一”总体目标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加强财源建设和收入征管,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一)公共财政收支情况

    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903706万元,为预算的50.7%,增长16.4%。其中:地方收入完成600475 万元,为预算的56.2 %,增长21.1%。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159118万元,为预算的65.3%,增长25.1%

    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完成279920万元,为预算的50.6%,增长11.1%。其中:地方收入完成126914 万元,为预算的51.2 %,增长14.7%市本级财政支出完成185209万元,为预算的57.7%增长29.5%

    财政收入稳中有进。财政总收入、地方收入规模分别位居全省第6位、第4位,较上年同期位次均前进1位。财政总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8.9个、5.6百分点,位居全省第5位,较上年同期位次前进2位。财政总收入、地方收入进度分别超序时0.7个、6.2个百分点,双双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县级收入增长较快。(市、区)级财政总收入完成623786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9%,较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增长19%,增幅高于全省76个县(市、区)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收入进度完成预算的50.8%8个县、市、区收入总量均超5亿元、收入进度均超序时。

    税收收入增幅回落全市税收收入完成696653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77.1%,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增长10.5%,增速同比回落4.9个百分点。其中:五大主体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合计完成521174万元,占税收收入总量的74.8%,较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增长9.9%,增速低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

    重点支出较好保障。13类民生支出完成940863万元,增长27.5%,高于全市支出平均增幅2.4个百分点。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81.2%,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新增财政支出的87.4%投入到民生领域。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上半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598999万元,增长63.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31159万元,增长61.1%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524982万元,增长38.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448168万元,增长34%,主要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方面项目建设。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71517万元,增长30.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54558万元,增长3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49380万元,增长16.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141186万元,增长22.8%,主要用于“美好新滁城”建设。

    (三)上半年财政主要工作

    1、落实财政政策,支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多方筹集资金,采取积极措施,认真落实省、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扎实开展三个一千活动,深入企业一线,协调解决问题,梳理对接项目。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8亿元,支持新型城镇化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争取民营经济发展扶持资金7637万元,充实县级担保公司国有资本金,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市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增加到2.55亿元,上半年为企业担保授信8.7亿元,担保余额放大倍数5.5倍。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注资成立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有限公司,扶持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认真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办理出口退税2.9亿元,落实固定资产进项抵扣4.9亿元,拨付“营改增”试点财政扶持资金1020万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着力改善民生,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2013年我市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全市民生工程资金计划投入55.6亿元,其中市县财政配套12.6亿元。各级财政强化牵头抓总职责,完善推进落实机制,加快民生工程实施进度。上半年,全市民生工程到位资金40.7亿元,占计划的73.2%已拨付资金37.5亿元,资金拨付率达92.1%工程类和培训类项目综合开工率93.9 %综合完工率61.7%。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等提标政策,实施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累计发放各类社保基金22.9亿元,拨付就业补助资金1亿多元。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增加居民人均收入。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8元,增长9.2%,增幅居全省第9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524元,增长14%,增幅居全省第2位。

    3、不断加大投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多措并举助“三农”,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一卡通”及时兑现23项涉农补贴资金1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1亿元,改造中低产田4.4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8万亩,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涉农资金整合,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足额落实专项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各级财政预算安排2.4亿元专项资金,整合涉农资金3.3亿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2.1亿元,集中支持38个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全面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加快乡村公共事业发展。全市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行政村1067个,惠及农业人口338万人,申报项目2461个,已审批2123个,全部开工建设,1189个项目已竣工。

    4、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绩效。认真落实各级改进作风、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着力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积极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稳步推进。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市本级对50万元以上的项目支出全部纳入绩效评价。开展涉农和涉企财政资金专项检查,严格财政监督。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监控拦截单位违规支出,确保资金用的合理、管的到位、不出问题。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有6个县(市、区)已完成改革任务。加大公务卡改革力度,县、乡公务卡改革全面推开。积极推进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协税护税系统上线运行。开展国有资产清理检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规范经营性资产管理。全面建立工作会商机制,上半年累计会商704次,有效推进民主理财。深入推进乡镇财政“两基”建设,完成58个规范化财政所创建工作。制定出台《市级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方案》,稳步推进预算公开。

    上半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财政收入稳增长困难。全市经济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总体回落下行;企业发展面临产能过剩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制约,生产经营未有实质性好转;新引进招商引资企业投产达效的少,财税贡献尚不突出;营改增扩围等结构性减税力度加大,财政减收因素较多,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任务艰巨。二是税源结构不尽合理。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9.2%,低于全省平均1.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入库税收仅增长3.4%,实体经济税收增长缓慢;建筑和房地产业入库税收分别占税收收入总量和增量的36.9%69.7%,财政增收对投资性税源依存度较高。三是县(市、区)级财政收入结构不优。上半年,县(市、区)级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仅为70.8%,为历史同期最低,财政收入结构亟待改善。是支出保障压力大。财政收入增长趋缓,而刚性支出增支较多。保障法定支出依法增长,落实市委美好新滁城、美好乡村、沿苏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决定,支持中央和省出台的重大改革措施,都需要财政资金和政策的支撑。同时,政府债务临近偿债高峰,还本付息压力大,加之融资环境总体趋紧,土地出让成交差于预期,财政资金调度十分困难,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四)年内财政工作安排

    下半年,按照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年初既定的工作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强化收入征管,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进一步明确财政、税务、海关部门收入任务,强化收入目标责任制。强化信息管税力度,完善社会综合治税机制,拓展第三方信息比对,提高税收管控效能,不断挖掘增收潜力。强化分析调度,对收入完成情况进行滚动预测,增强收入征管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强化重点税源监控,跟踪掌握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生产、销售、运营情况,促进主体税收稳定增长。强化收入依法征管与优化服务并重,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促进财政收入应收尽收,着力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2、发挥财政职能,力促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清理规范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扩围改革,做大做实“营改增”税收基数,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扎实开展“三个一千”活动,加强项目的跟踪服务和政策支持,推进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多渠道筹措和争取资金,支持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开发、民生工程和其他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建设,规范公司管理,提高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政策,强化对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投融资平台开展“四资”运作、企业扩大直接融资的激励。

    3、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集中财力办大事,把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认真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厉行节约,节俭办事,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强化预算约束,从严控制预算追加,确保财政收支平衡。清理、压缩财政结余结转资金,清理财政暂付款项,盘活各类闲置和沉淀资金。

    4、加强精细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理财水平。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强化政府性资金管理,统筹安排各项财力。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科学编制2014年部门预算。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和反馈应用机制。全面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加强公务卡支付系统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公务支出行为和标准。进一步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建立健全偿债准备金制度,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坚持公开与管理同步,推进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主动接受人大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全面完成2013年预算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勤勉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