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预算绩效管理“指挥棒”
——2019年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纪实

发布日期:2020-01-07 11:17 作者:财政局 来源:安徽日报 阅读: 字体【  


今年初,随着财政部《2019年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工作任务》的印发,一场关于加快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围绕用好预算绩效管理“指挥棒”,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做“加法”的战役在全国铺开。

在财政部今年制定发布的诸多制度办法,特别是各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常常可以看到“实行绩效管理”“全过程绩效管理”等新规。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按照中央《意见》精神,纷纷制定发布本地《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各项制度建设和改革探索密集展开。

基层更是干劲十足。北京市西城区财政局局长带头在区长办公会、区委常委会上向各委办局党政领导进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政策的宣传;江苏省无锡市财政局各处室开展绩效管理创新创优工作探索,将绩效管理拓展到政策、资产、机关行政成本绩效等领域……

此外,今年,中央财经大学绩效管理研究中心挂牌,北京工商大学绩效管理研究中心成立……

从中央到地方,从制度到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各级财政工作者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推动《意见》落地的坚定信念。

财政部:完善机制 照亮行程

作为推动和引领预算绩效管理的先锋部门,财政部党组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重大决策。刘昆部长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明确提出“深入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尽快制定预算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抓紧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等具体要求。许宏才副部长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有关工作,并召开地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座谈会充分听取意见,研究确定2019年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工作任务。

财政部今年初印发的《2019年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工作任务》,围绕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明确了2019—2020年计划修订或出台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清单。随后,《中央部门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陆续出台,修订后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绩效管理办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也即将出台。

与此同时,财政部对中央部门项目支出及整体支出的绩效评价力度进一步加大,并以政府最重大的民生项目之一——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为重点进行示范性操作。在此期间,财政部相继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要求;同时,搭建“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贯通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覆盖28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旨在实现扶贫项目资金绩效信息的在线填报和动态监控分析。财政部制定绩效指标模板、对832个贫困县开展培训、加强全程督导,确保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扎实推进。

财政部还主动与全国人大预工委、审计署沟通,建立绩效管理工作三方协调机制,落实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和政策绩效拓展的相关要求;组织开展中央部门和地方2018年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对先进部门和单位公开通报表扬,并加强与中组部沟通,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各地各部门:积极作为联动推进

在财政部的全力推进下,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积极作为,将这一先进的管理理念推向深入,让改革落地生根。中央组织部、海关总署、审计署、商务部等39个中央部门印发了贯彻落实意见和实施方案,中国地震局、农业农村部制定了2018—2020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计划。截至目前,已有北京、河北、山西、浙江等29个省份出台《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同时,山东、福建、甘肃、新疆等18个省份的80多个地市、110多个县出台了市县级的贯彻落实意见。四川、浙江等省还制定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中期工作规划。

据了解,有不少省份的党政主要领导对绩效管理工作作出了批示。“太重要!”三个字表明了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预算绩效管理要长牙齿,要发挥绩效‘利剑’作用。”江西省委书记刘奇这样要求;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多次强调,要加强绩效管理,严把成本管控,减少无效支出,提高资金效益……

围绕《意见》的贯彻落实,各部门、各地方抓紧制定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制度办法,部分省份率先出台了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政府债务等领域的绩效管理办法。部分中央部门也细化了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操作规范和实施细则。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绩效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央网信办、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10多个部门制定了预算绩效管理办法或规程。

在《意见》的指导与推动下,各地加快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涌现出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新举措、新方法。

北京市首创绩效成本预算改革,以公共产品和服务为对象,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实施全成本核算,推动建立“预算安排核成本、资金使用有规范、综合考评讲绩效”的新型预算资金分配与管理模式,评价结果已应用于2019年预算安排。

浙江省通过系统重构,建立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政策体系,从宏观战略层面统筹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财政资金碎片化、分配方式简单、支出结构固化等问题,实现了做实中期财政规划、硬化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质性突破。

广东省建立完善绩效指标体系,按照可比可测、动态调整、共建共享的思路,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共性和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为全面准确反映政府部门职能绩效、实现标准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框架初步建立

回望2019年,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稳步推进,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成为业界共识。

这一年,中央和省级层面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框架初步建立。

中央层面取得实质进展。绩效管理范围已经覆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所有中央本级项目、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以及专项转移支付实行绩效目标管理,并与预算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下达,资金规模超4万亿元,强化了资金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和效率意识。预算执行中,中央部门对所有本级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实行“双监控”,及时纠正偏差,堵塞管理漏洞。

绝大多数省份的省本级预算绩效管理已经从事后绩效评价扩展到事前和事中绩效管理。近60%的省份基本实现了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北京、四川、广东等地探索实施事前绩效评估,严把预算编制关。河北、云南、浙江、广东、陕西、黑龙江等地组织开展绩效目标“面对面”集中审核,绩效目标质量逐步提升。

这一年,市县层面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取得实质突破。

在各级财政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基本摸清了全国扶贫项目支出“底数”,首次实现了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目标和绩效自评全覆盖,涉及11万个项目、8000多亿元财政资金。通过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可以对每个扶贫项目绩效信息进行“一竿子插到底”的动态监控,基本实现了扶贫项目产出和效果的在线分析,为推动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有效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