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PPP项目实施成效显著

发布日期:2020-11-23 08:37 作者:滁州市财政局站管 来源:滁州市财政局(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阅读: 字体【  

自2014年PPP工作启动以来,安徽省各级财政部门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始终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并重,在公共服务领域规范有序推广PPP模式,取得明显进展。

安徽省PPP市场环境逐步优化,项目落地不断加快,PPP在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成为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促进民间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据财政部PPP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7月末,安徽省累计入库项目478个,总投资5160亿元,涉及市政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城镇综合开发等18个行业领域。其中,落地实施项目412个,居全国第五,落地率8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二;开工项目312个,居全国第二,开工率7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四。

高位推进,健全工作机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PPP工作,将其作为重点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地将推广运用PPP模式作为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举措,特别是今年安徽省受到经济下行压力、新冠疫情和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又将PPP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工作举措,积极加以推进。省政府将推进PPP工作列入省政府督办内容,省政府督查室组织开展专项督查。省财政厅根据机构职能调整和工作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PPP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制度,专项研究和推动PPP工作。积极申请成立PPP中心,已于近日获得省编办正式批复。

建章立制,夯实制度基础

2014年以来,根据国务院、财政部有关政策文件精神,牵头制定并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下发了操作指南、合同指南、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等一系列操作性文件,出台了市政基础设施、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公共租赁住房等行业领域PPP实施方案。覆盖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为PPP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动态管控,规范项目实施

一是印发加强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通知,在平台启用之初就率先提出项目入库标准,建立公平合理门槛。二是建立新入库项目专家评审制度、逐级申报审核制度,严把项目入口关,在源头上保证项目质量。三是建立项目库动态调整机制。组织开展项目库集中清理专项行动,推动建立长效机制,对已入库长期无实质性进展、未按相关制度规范实施且不能按期整改的项目,予以退库处理。截至8月末,已累计办理退库项目87个,总投资960亿元。四是建立季通报、月调度、周督促制度,建立健全专人负责、持续跟踪、动态调整的常态化管理机制,压实责任,抓市带县,以市促县,以综合信息平台为抓手,对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监管,推进项目规范实施。五是积极申报财政部示范项目,加强示范项目跟踪指导、对口联系,实行嵌入式、全流程管理,打造“样板”和“标杆”。及时总结示范项目成功经验,组织编写示范项目成功案例,为各地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经验,助推更多项目落地实施。安徽省累计入选财政部示范项目52个,总投资851.5亿元,落地率100%,4个示范项目入选财政部示范项目案例,项目实施经验向全国推广。

积极引导,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PPP以奖代补资金2.84亿元,对符合条件的新建示范项目和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转型项目给予奖励。二是出台省级PPP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累计安排奖补资金1.5亿元,引导各地规范推进PPP工作。三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安徽省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若干政策》,牵头制定并印发《关于加强财政引导 支持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积极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引导撬动作用,保障社会资本合理收益,调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积极性。四是牵头制定并出台《对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成效明显市县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实施办法》,建立省级PPP财政激励机制,对推广PPP模式效果明显、社会资本参与度高的市县,在安排以奖代补资金、有关专项资金时予以优先支持。五是加强与中国PPP基金对接,印发《关于加强与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交流合作的通知》,组织召开项目对接会,推荐优质项目与基金合作。

严守底线,加强财政风险防控

一是建立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监测预警机制,实时动态监控各地PPP项目支出责任数据,对财政支出责任占比超过7%的地区进行风险提示,对超过10%红线的地区暂停新项目入库。二是开展PPP项目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情况梳理,对以PPP名义实施,存在承诺固定回报、回购安排、保障最低收益等固化政府支出责任行为的项目,一律予以清退出库。三是连续4年将PPP作为全省市县政府领导干部财政改革与财政政策培训班的重要内容,邀请财政部领导、全国PPP专家,对市县政府分管领导和财政局主要负责人进行专题授课,着力提升各地PPP规范实施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安徽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建国表示,安徽省财政厅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财政部的部署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依法依规、诚信履约、绩效管理和财政可承受的原则,加大PPP模式推进力度,聚焦脱贫攻坚、保障改善民生、“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项目谋划实施,多渠道引导和撬动更多市场主体参与PPP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动态管控,进一步发挥PPP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近年来,安徽省PPP项目落地明显加快,民营资本参与度稳步提升,PPP模式在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的成效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

促进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安徽省PPP项目落地速度不断加快,2019年末,安徽省已落地PPP项目390个,总投资4430亿元,与2016年末75个落地项目,总投资697.3亿元相比,分别增长5.2倍、6.35倍。当年新增落地项目85个,新增项目投资额1502亿元,占当年全省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达到10.2%,为安徽省稳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转变职能,促进民间投资

在PPP模式下,政府由原先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监管者转变为监管者,减少了微观事务的直接管理,更多放权给市场,放宽准入条件,减少审批环节,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的创新创造活力和动力,得以有效激发。截至2019年底,安徽省民营资本参与PPP项目177个,参与率达到4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惠及民生,提升公共服务

PPP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如六安市城区城乡公交一体化PPP项目,通过竞争性采购方式,选取以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牵头单位的联合体作为社会资本方,负责项目融资、建设和运营。该项目从发起到2018年底正式开通运营仅用时1年时间,到2019年6月末,已开通城乡公交线路62条,投入公交运营车辆479台,共惠及群众近200万人,累计为43.5万人次老年人提供免费乘车服务,为10.1万学生提供优惠乘车服务,为群众节约出行成本近2亿元。城乡公交发车准时,车辆卫生整洁,服务优良,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转变方式,优化资金管理

推动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由原先“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由“一次性投入”向“逐年按效付费”转变。PPP项目将绩效管理贯彻于项目全生命周期,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支付财政资金,既平滑了年度间的财政支出,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如安庆市外环北路项目总投资19.76亿元,如按传统模式推进,两年建设期内将面临每年10亿的财政压力,采用PPP模式,前两年建设期政府不花一分钱(该项目提前半年完工,并投入运营),从第3年运营期开始11年内,政府按PPP合同约定,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向项目公司支付服务费。

盘活资产,化解存量债务

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量债务(存量债务项目转换为PPP项目),盘活政府优质存量资产,既能减轻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又能腾出资金继续用于新的民生项目建设,实现良性循环。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安徽省涉及盘活存量资产的PPP项目67个,总投资619亿元,已成功签约落地项目55个,总投资427.6亿元。安庆市污水厂网一体化、朗溪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理建设等4个PPP项目,累计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量债务近4亿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对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所需资金数量大,而PPP模式可以平滑政府财政支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益,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据统计,安徽省早在2017年就已实现国家级贫困县PPP项目全覆盖。截至目前,安徽省国家级贫困县累计实施项目104个,投资额824.1亿元,覆盖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生态环保、教育医疗和文化旅游等多个行业领域,其中投资额较大的重点行业包括:市政工程316.0亿元,交通运输147.7亿元,城镇综合开发129.4亿元。当前,已落地项目81个,落地投资额665.2亿元;开工项目64个,开工投资额481亿元。PPP项目的实施为贫困县“摘帽”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